《Spellcasters Chronicles》:Quantic Dream的转型赌局与多人游戏的诗意实验

  ——从叙事圣殿到竞技战场,一家工作室的自我革命

  99游戏网讯 www.my99.com  当大卫·凯奇(David Cage)宣布Quantic Dream(QD)正在开发其25年历史上的首款多人游戏时,业界以为这将是又一部《底特律:变人》式的互动电影升级版。然而几小时后公布的《Spellcasters Chronicles》却以截然不同的面貌震惊了所有人——一款融合MOBA、RTS与卡牌构筑的3v3竞技游戏,采用免费模式与奇幻设定,彻底颠覆了QD的创作基因。这场转型并非突发奇想,而是网易收购后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,更是QD对互动叙事本质的一次深层叩问:当故事不再由预设剧本驱动,而是由玩家在战场上实时共创时,游戏叙事将走向何方?

  一、 玩法革命:在25分钟的快节奏对局中重构策略深度

  《Spellcasters Chronicles》的核心设计堪称“类型杂交的野心实验”。游戏以3v3对战为框架,目标融合了MOBA的基地摧毁与区域控制元素:玩家需占领祭坛扩张领地,同时保护己方“生命石”并击溃敌方核心。但真正令其区别于传统竞技游戏的是三大创新机制:

  立体化战场与飞行能力:告别MOBA的俯视固定视角,游戏采用背后镜头视角,赋予战斗动作游戏的临场感。地图设计强调垂直空间,玩家可操控角色飞行穿越多层地形,使战术维度从二维平面跃升至三维空间。此种设计参考了《神之浩劫》的越肩视角,但通过飞行能力进一步解放了移动自由。

  卡牌构筑与职业重构系统:玩家从超过50种法术与召唤物中自由搭配3-4种技能,使同一职业可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流派。例如,传统坦克角色若搭配召唤卡组,可转型为“人海战术指挥官”;而法师携带环境改造法术(如冻结水面、点燃龙卷)则成为战场控制者。此种设计削弱了职业固化标签,强化了策略多样性。

  泰坦召唤与节奏转折点:对局中积累资源召唤的泰坦巨人,类似《英雄联盟》的远古龙或《守望先锋》的终极技能,但更具实体压迫感。泰坦不仅是战力杠杆,更可能改变地图结构(如破坏地形),成为逆风翻盘的关键。

  这些机制共同构建了“25分钟高强度对局”的承诺——前期如RTS般运营积累,中期通过卡组组合触发连锁反应,后期依赖泰坦决战定胜负。此种节奏设计直指现代玩家对“短时高频刺激”的需求,亦避免了传统MOBA冗长拖沓的痛点。

  二、 转型动因:从网易战略到市场趋势的必然选择

  QD的转型绝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决策。

  网易的全球化布局需求:自2019年注资至2022年全资收购QD,网易始终试图将这家欧洲工作室纳入其“主机游戏+出海战略”的版图。网易CEO丁磊曾直言,希望海外游戏收入占比从10%提升至50%,而《Spellcasters Chronicles》这类具备服务型游戏(GaaS)特质的作品,正是打开欧美市场的利器。

  叙事边界的自我突破:QD以《暴雨》《底特律:变人》等线性叙事作品闻名,但此类游戏开发周期长、商业回报天花板明显。大卫·凯奇多次表示“希望探索叙事的新形式”,而多人竞技环境中的动态故事生成(如玩家行为影响剧情走向)可能成为其互动叙事理念的终极实验场。

  行业生存的残酷现实:据透露,QD因企业文化争议与项目成本压力,在索尼时期已面临瓶颈。网易收购后,其蒙特利尔分部的建立专门吸纳了拥有多人游戏经验的团队,显露出向在线服务型游戏转型的迫切性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游戏采用免费模式而非买断制,既是对《永劫无间》商业成功的借鉴,也暗示QD希望降低门槛吸引更广泛玩家群体,为其后续的“社区叙事”计划铺路。

  三、 技术挑战:从电影化引擎到实时同步的攻坚

  将QD擅长的电影化叙事技术适配于多人竞技,是一场艰巨的自我革命。

  引擎与网络的重构:QD长期使用自研引擎打造高精度剧情演出,但多人游戏需优先保障网络同步与帧率稳定。团队秘密组建的23人核心小组(后扩至百人)不得不重写底层代码,以支持10名角色+大量召唤物同屏战斗的实时运算。

  动作捕捉的竞技化转型:QD曾以《底特律:变人》中细腻的面部捕捉技术闻名,但在快节奏对战中,角色动作需更注重响应速度与非对称平衡。预告片中流畅的飞行与施法动作,实为数百小时动捕数据与竞技优化妥协的结果。

  跨平台联机的技术整合:借助网易的服务器支持,游戏计划实现PC与主机的跨平台联机。这对QD的代码架构提出极高要求,也是其选择与网易深度协同的关键原因。

  四、 叙事野望:竞技外衣下的社群故事生态

  尽管看似纯粹竞技,《Spellcasters Chronicles》仍暗藏QD的叙事基因。游戏计划通过赛季更新推进背景故事,而剧情走向将由玩家社区共同决定——战绩更优的玩家对故事分支拥有更大话语权。此种设计将“竞技排名”与“叙事参与权”绑定,创造了一种新型的“游戏-社群”互动模式。此外,游戏中的法术卡牌与泰坦设定均承载着世界观碎片。例如,冰系法术可能与北方雪国传说相关,而火焰泰坦的苏醒可能触发远古战争记忆。这种“碎片化叙事”既避免干扰对战节奏,又满足了核心粉丝对深度的需求。

  五、 风险与争议:在理想与现实的裂缝中前行

  QD的转型面临三重挑战:

  核心粉丝的抵触情绪:偏爱线性叙事的玩家可能对竞技玩法不满,而MOBA玩家又可能认为其机制过于复杂。如何平衡两大群体,成为市场接受度的关键变量。

  类型融合的平衡难题:卡牌构筑、立体战场、泰坦系统等元素的叠加,极易导致数值崩坏或学习曲线陡峭。QD缺乏多人游戏运营经验,长期平衡性调整将考验团队耐力。

  免费模式的商业化伦理:若付费道具影响平衡,可能引发“Pay-to-Win”批评;而若仅靠皮肤盈利,又难以支撑3A级开发成本。网易的运营策略将成为成败关键。

  结语:在法术与代码之间,重写互动叙事的未来

  《Spellcasters Chronicles》的终极价值,不在于它是否成为下一款爆款竞技游戏,而在于它证明了:即使是最具作者性的工作室,也敢于在时代浪潮中重构自己的创作DNA。当玩家在战场上召唤泰坦、组合法术时,他们参与的不仅是一场胜负博弈,更是一场关于“玩家主导叙事”的宏大实验。对于QD而言,这场转型是一场豪赌——赌的是其25年的叙事积淀能否在竞技的烈火中淬炼成新的黄金;赌的是网易的资本与技术支持能否撑起其天马行空的创意。2025年,当法术的光辉照亮QD的未知战场时,整个游戏行业都将屏息注视:这条跨界的荆棘之路,是否会通向互动娱乐的下一座圣殿?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